返回首页

什么是感知智能?

152 2024-12-02 16:54 鸿八机械网

一、什么是感知智能?

感知智能既视觉,听觉,触觉等感知能力

二、智能感知的特点?

智能感知技术特点:

1.自动插入结束标记、右大括号和值引用。

2.上下文相关的快捷菜单,列出与代码中的当前点兼容的代码,并且可以插入这些代码

3.上下文相关的屏幕提示,列出与代码中的当前点兼容的变量、函数或参数。

3.代码超链接,单击这些指向类、外部 CSS 文件和脚本函数的超链接或引用可以打开或转到这些项的来源。

三、智能感知的概念?

感知智能即视觉、听觉、触觉等感知能力。人和动物都具备,能够通过各种智能感知能力与自然界进行交互。

感知智能是指将物理世界的信号通过摄像头、麦克风或者其他传感器的硬件设备,借助语音识别、图像识别等前沿技术,映射到数字世界,再将这些数字信息进一步提升至可认知的层次,比如记忆、理解、规划、决策等等。而在这个过程中,人机界面的交互至关重要。

四、智能感知的意义

智能制造经常提的那一套说法,第一步就是智能感知。这个东西说多了,有时候就容易忽视其中内在的本意,所以说,想细究智能感知这个事情。

(1)感知的核心是对生产异常或问题的感知

制造运行是一个系统性关联的运行,一般意义上来说,很难说制造系统运行能够按照我们预定的方式持续稳定的完成运行,其中必然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突发事件或者生产扰动。所以我感觉所谓的感知,很大程度上是对生产异常的感知。

(2)智能性主要体现在时间和关联两个维度

如果等到生产异常发生了,制造系统感知到这种异常,其实这是一种事后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一般按照一个既定的流程进行处理,其实就可以,这个其实称不上什么智能的。因此,从时间维度上面来说,智能感知的智能性应该体现在事先。

从制造运行各个环节所产生的这种状态。一般来说都是相对孤立的,或者说我们是一个一个上来的。但是由于制造系统的运行是属于关联性比较强的那种方式,因此这些独立环节之间的状态关联,综合起来对于制造系统运行可能会产生影响。因此,相对于单一环节单一状态的显式感知,这种多环节多状态关联的隐式感知是智能性的集中体现。

(3)智能感知需要系统性的思维

一般来说我们做事情都是希望这个事情在自己的一个严谨严密的体系下面,也就是说是希望能够预先知道要感知哪些东西。虽然现在有所谓的大数据分析,能够发现一些之前难以明显感知到的那种规律或者规则,但这个毕竟可操作性不强。我认为这个方面的系统性思维主要体现为可靠性制造运行整体思维。

应该立足于形成制造系统运行的可靠性思维,建立业务运行的关联因素图谱,可以采用各种现成的分析工具,甚至可靠性工程中那种FMEA、故障分析树及其求解方法(例如求解最小割集等),都可以拿来用。

五、什么是智能视觉感知?

智能视觉感知是让视觉系统中融合AIS数据,雷达数据和电子海图数据,为船舶自主航行提供感知能力,让动力系统数据和感知数据自由交互,为船舶在海上自由航行提供安全保障。

作为一个兼容性极强的平台,智能视觉感知系统还可以接入雷达、声呐、AIS、GPS等用于海上导航的各类工具系统。

针对海事领域,快速发现并满足游船游艇、商船、工作艇、渔船、游轮及其他多种船型的各种需求。

智能视觉感知能够在任何状况下进行辅助导航,侦测其它船舶,协助船外搜索,确保海港和公开水域(反海盗)的船只安全,以及清晰掌控黑暗中的一切行动。

智能视觉感知在海洋环境中的应用高效实用,能够满足以下客户需求:

港口、航道以及沿海安全、海事安全、海上非法入境侦测、海上执法、反海盗与威胁探测、渔船队保护、船舶跟踪与观察、搜索救援行动、环境保护。

即便是雷达系统无法探测到的物体,如帆船、木船及漂浮物等,均难逃“火眼”。

六、什么是电力设备智能终端?

合并单元就是将电压互感器及电流互感器的输出的模拟数据转换成数字数据。智能终端可以理解成数字式的继电保护设备并带有测控功能。 合并单元功能要求 1 按间隔配置的合并单元应提供足够的输入接口,接收来自本间隔电流互感器的电流信号;若间隔设置有电压互感器,还应接入间隔的电压信号;若本间隔的二次设备需要母线电压,还应接入来自母线电压合并单元的母线电压信号。 2 母线电压应配置单独的母线电压合并单元。合并单元应提供足够的输入接口,接收来自母线电压互感器的电压信号。对于单母线接线,一台母线电压合并单元对应一段母线;对于双母线接线,一台母线电压合并单元宜同时接收两段母线电压;对于双母线单分段接线,一台母线电压合并单元宜同时接3Q / GDW 426 — 2010收三段母线电压;对于双母线双分段接线,宜按分段划分为两个双母线来配置母线电压合并单元。 3 对于接入了两段及以上母线电压的母线电压合并单元,母线电压并列功能宜由合并单元完成,合并单元通过 GOOSE 网络获取断路器、刀闸位置信息,实现电压并列功能。 4 合并单元应能提供输出 IEC 61850—9 协议的接口及输出 IEC 60044—7/8 的 FT3 协议的接口,能同时满足保护、测控、录波、计量设备使用。对于采样值组网传输的方式,合并单元应提供相应的以太网口;对于采样值点对点传输的方式,合并单元应提供足够的输出接口分别对应保护、测控、录波、计量等不同的二次设备。输出接口应模块化并可根据需要增加输出模块。 5 合并单元应能接收 12 路电子式互感器的采样信号,经同步和合并之后对外提供采样值数据。 6 合并单元应能够接收 IEC61588 或 B 码同步对时信号。合并单元应能够实现采集器间的采样同步功能,采样的同步误差应不大于±1μs。在外部同步信号消失后,至少能在 10 分钟内继续满足 4uS 同步精度要求。合并单元与电子式互感器之间没有硬同步信号时,合并单元应具备前端采样、处理和采样传输时延的补偿功能。 7 输出协议采用 IEC 61850-9-2 时,合并单元的数字量输出宜采用 24 位有符号数值。输出协议采用 IEC61850-9-1 或 IEC 60044-8 时,合并单元的数字量输出宜采用二次值方式。4.2.8 合并单元应能保证在电源中断、电压异常、采集单元异常、通信中断、通信异常、装置内部异常等情况下不误输出;应能够接收电子式互感器的异常信号;应具有完善的自诊断功能。合并单元应能够输出上述各种异常信号和自检信息。4.2.9 合并单元宜具备光纤通道光强监视功能,实时监视光纤通道接收到的光信号强度,并根据检测到的光强度信息,提前报警。 10 根据工程需要,合并单元可提供接收常规互感器或模拟小信号互感器输出的模拟信号的接口。 11 合并单元与电子式互感器之间通讯速度应满足最高采样率要求。合并单元与电子式互感器之间的通讯协议应开放、标准,宜采用 IEC 60044-7/8 的 FT3 格式。4.2.12 合并单元应支持可配置的采样频率,采样频率应满足保护、测控、录波、计量及故障测距等采样信号的要求。 13 合并单元应提供调试接口,可以根据现场要求对所发送通道的顺序、相序、极性、比例系数等进行配置。 14 根据工程需要,合并单元可以光能量形式,为电子式互感器采集器提供工作电源。 智能终端功能要求: 1 智能终端具有开关量(DI)和模拟量(AI)采集功能,输入量点数可根据工程需要灵活配置;开关量输入宜采用强电方式采集;模拟量输入应能接收4~20mA电流量和0~5V电压量。 2 智能终端具有开关量(DO)输出功能,输出量点数可根据工程需要灵活配置;继电器输出接点容量应满足现场实际需要。 3 智能终端具有断路器控制功能,可根据工程需要选择分相控制或三相控制等不同模式。 4 智能终端宜具备断路器操作箱功能,包含分合闸回路、合后监视、重合闸、操作电源监视和控制回路断线监视等功能。断路器防跳、断路器三相不一致保护功能以及各种压力闭锁功能宜在断路器本体操作机构中实现。 5 智能终端应具有信息转换和通信功能,支持以GOOSE方式上传一次设备的状态信息,同时接收来自二次设备的GOOSE下行控制命令,实现对一次设备的实时控制功能。 6 智能终端应具备GOOSE命令记录功能,记录收到GOOSE命令时刻、GOOSE命令来源及出口动作时刻等内容,并能提供便捷的查看方法。 7 智能终端应至少带有1个本地通信接口(调试口)、2个独立的GOOSE接口(并可根据工程需要扩展);必要时还可设置1个独立的MMS接口(用于上传状态监测信息)。通信规约遵循DL/T860(IEC61850)标准。 8 智能终端GOOSE的单双网模式可灵活设置,宜统一采用ST型接口。 9 智能终端安装处应保留总出口压板和检修压板。 10 智能终端应有完善的闭锁告警功能,包括电源中断、通信中断、通信异常、GOOSE断链、装置内部异常等信号;其中装置异常及直流消失信号在装置面板上宜直接有LED指示灯。 11 智能终端应具有完善的自诊断功能,并能输出装置本身的自检信息,自检项目可包括:出口继电器线圈自检、开入光耦自检、控制回路断线自检、断路器位置不对应自检、定值自检、程序CRC自检等等。 12 智能终端应具备接收IEC61588或B码时钟同步信号功能,装置的对时精度误差应不大于±1ms。 13 智能终端应提供方便、可靠的调试工具与手段,以满足网络化在线调试的需要。 14 智能终端可具备状态监测信息采集功能,能够接收安装于一次设备和就地智能控制柜传感元件的输出信号,比如温度、湿度、压力、密度、绝缘、机械特性以及工作状态等,支持以MMS方式上传一次设备的状态信息。 15 主变本体智能终端包含完整的本体信息交互功能(非电量动作报文、调档及测温等),并可提供用于闭锁调压、启动风冷、启动充氮灭火等出口接点,同时还宜具备就地非电量保护功能;所有非电量保护启动信号均应经大功率继电器重动,非电量保护跳闸通过控制电缆以直跳方式实现。 ODF(Optical Distribution Frame)光纤配线架 光纤配线架(ODF)用于光纤通信系统中局端主干光缆的成端和分配,可方便地实现光纤线路的连接、分配和调度。随着网络集成程度越来越高,出现了集ODF、DDF、电源分配单元于一体的光数混合配线架,适用于光纤到小区、光纤到大楼、远端模块局及无线基站的中小型配线系统。 24口光纤配线架又叫光纤终端盒,24口光纤配线架是高密度,大容量设计,它具有外型美观大方,分配合理,便于查找,管理容易,安装方便及良好的操作性等特点。24口光纤配线架主要分为:FC型光纤配线架、SC型光纤配线架、LC型光纤配线架、ST型光纤配线架。 山东五岳电器

七、智能感知 空间

智能感知技术是指通过感知和理解环境数据,使计算机系统能够感知周围环境并做出相应的决策。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感知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包括智能家居、智能交通、智能医疗等多个领域。

智能感知技术在空间领域的应用

在空间领域,智能感知技术有着广泛的应用。通过智能感知技术,我们可以实现空间的智能感知和管理,提升空间利用效率,优化资源分配,改善人们的生活品质。以下是智能感知技术在空间领域的几个应用场景:

  • 智能建筑:智能感知技术可以应用于建筑物的智能化管理,通过感知建筑物的环境数据,实现智能化的能源管理,提高建筑的能效,提升人们在建筑环境中的舒适度。
  • 智能城市:智能感知技术在城市规划与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可以实现城市交通流量的智能感知和调度,优化城市资源的分配,改善城市居民的出行体验。
  • 智能家居:智能感知技术可以应用于家居环境中,通过感知家庭成员的行为和偏好,实现智能化的家居控制,提升家庭生活的便利性和舒适度。

智能感知技术的发展趋势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智能感知技术也在不断创新与完善。未来,智能感知技术的发展趋势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跨领域融合:智能感知技术将与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形成紧密互动,实现跨领域的融合创新,推动智能感知技术在更多领域的应用。
  2. 智能化个性化:智能感知技术将更加注重个性化需求,通过深度学习和数据挖掘等手段,实现个性化智能感知和服务,提升用户体验。
  3. 智能感知云平台:未来智能感知技术将更加注重云端服务,构建智能感知云平台,为开发者提供智能感知数据的存储和处理能力。

总的来说,智能感知技术在空间领域的应用前景广阔,随着技术不断创新与完善,智能感知技术将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多便利与智能化体验。

八、智能感知 现状

智能感知技术在当今社会的现状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智能感知技术在当今社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智能感知技术基于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通过对环境中数据的采集、处理和分析,实现对周围环境的感知与理解。这项技术在各个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从智能家居到智慧城市,无一不受益于智能感知技术的发展。

智能感知技术的发展趋势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不断成熟和智能设备的普及,智能感知技术也呈现出一些明显的发展趋势。首先,智能感知技术将更加注重数据的精准性和实时性,以更好地反映环境的变化。其次,智能感知技术将与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相结合,实现更加高效的数据处理和分析。此外,智能感知技术还将逐渐向着自主学习、智能决策的方向发展,不断提升其智能化水平。

智能感知技术的应用领域

  • 智能家居:智能感知技术可以通过感知用户的生活习惯和偏好,自动调节家居设备的工作模式,提升居住舒适度和节能效果。
  • 智慧城市:智能感知技术可以实时监测城市交通、环境、能源等数据,帮助城市管理者做出更科学的决策,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 智能医疗:智能感知技术可以监测患者的生理指标和病情变化,及时预警和干预,提升医疗效果。

智能感知技术的发展挑战

虽然智能感知技术发展迅猛,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首先,数据的隐私安全成为了一个重要问题,如何保护用户数据不被泄露和滥用是智能感知技术面临的难题之一。其次,不同设备、系统之间的数据集成和共享也是一个挑战,需要制定统一的标准和协议来实现数据的互通互联。此外,未来智能感知技术还需要不断优化算法和提升处理能力,以应对更加复杂的应用场景。

智能感知技术的未来展望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不断成熟和普及,智能感知技术的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未来,智能感知技术将成为各行各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推手,推动产业升级和社会发展。我们对智能感知技术的发展充满信心,并期待着它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多便利和智能化体验。

九、智能光电感知是什么?

  

  人工智能,英文缩写为AI。该学科力图了解自然界人类智能的本质,并开发出一种能与人类智能相似方式做出反应的智能机器。该领域的研究包括机器人、语言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

  人工智能的概念提出虽早,但早期的发展比较缓慢。在上世纪70年代用神经网络算法验证了许多数学命题,掀起了人工智能的第一次研究热,此时研究者确信符号方法最终可以成功创造出强功能的人工智能机器。从1967年开始出版不定期刊物《机器智能》,从1970年开始出版期刊《人工智能》,从1969年开始每两年举行一次人工智能国际会议(IJCAI)。虽然在20世纪80年代,有一段时间人工智能的发展似乎受到了很大挫折,但到了90年代以后,又获得了迅速发展,在很多学科领域都获得了广泛应用,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无论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已自成体系。

  进入本世纪以来,一方面在设计高级计算机时广泛应用人工智能的成果,另一方面又利用超级微处理机实现人工智能,大大加速了人工智能的研究和应用。人工智能的研究领域已经涉及许多方面,尤其是人机围棋大战中AlphaGo多次打败人类的结果连续出现,有关人工智能的话题便在学术界和产业界引起了广泛热议。由此,各国政府和企业都纷纷提出了人工智能的发展研究计划。此时,人们认为人工智能便是21世纪三大尖端技术(基因工程、纳米科学、人工智能)之一了。

  有研究者认为,人工智能的发展主要分为三个层次,即运算智能、感知智能和认知智能。所谓运算智能,是指计算机快速计算和记忆存储的能力。所谓感知智能,是指通过各种传感器获取信息的能力。所谓认知智能,是指机器具有理解、推理等能力。这种分类方法是否合理我们不予讨论。笔者认为,关于人工智能发展的研究,应主要着重智能感知和智能决策两个方面。

  所谓智能感知,不仅包括通过各种传感器获取外部信息的能力,也包括通过记忆、学习、判断、推理等过程,达到认知环境和对象类别与属性的能力。所谓智能决策,是指在对环境和对象智能感知的基础上,为达到某种目的,经过再次记忆、学习、判断、推理等过程,给出行为决策的能力。

  

  智能感知的五块构件

  1、可靠性和可用性

  利润紧张使生产停工成为任何制造环境的敌人。难以看到的物体,不均匀的形状,透明的,半透明的,或者像玻璃,塑料,薄膜和箔这样的高度反射的物体可能会带来可靠性的挑战。全球制造商已经用光电传感器做出了反应,这些传感器可以简单地检测任何物体,几乎在任何工业自动化应用中都是如此,尽管存在诸如灰尘或光线差等环境挑战。

  2、灵活性

  现代快速消费品的许多生产都是由批量生产驱动的。每次产品转换时,手动更改机械设置和传感器参数会造成停机和生产停工。智能传感器,如代码读取器和视觉系统,可以在线检测产品变化,并在很少或不中断的情况下自动触发对新参数设置的更改。更快速和更频繁的生产转换帮助制造商满足客户对产品多样性、本地或定制订单的需求。

  3、产品跟踪和可追溯性

  在制造商尽一切努力确保产品质量的同时,召回也不可能完全被排除。严格的法规控制着生产、加工和包装的所有阶段的可追溯性,而且在不断减少的时间框架内进行召回的压力越来越大。通过RFID标签、视觉系统和条形码阅读器收集的数据,工业4.0支持的组织可以快速响应并实时检索重要数据。

  4、减少库存和便于更换

  通常情况下,传感器需要更换,而制造商的响应方式是尽可能快速、方便地安装、调试或替换设备。在Industry4.0中,生产团队最大的优势之一可能是传感器设置和参数可以轻松地从PLC下载到新的传感器,以便快速更换和调试。同时,智能传感技术可以减少存储中需要保存的传感器的数量和类型,从而降低库存成本。

  5、诊断与状态监测

  在工业4.0中,控制系统与传感器完全连接为一个独立的可定位的实体,因此生产过程可以访问所有的诊断功能。传感器即将到达生命的尽头吗?需要打扫吗?会持续到下一次的生产转换吗?通过传感器自监测和精确通知控制系统需要更换哪种传感器的能力的结合,生产团队在监控过程中具有更大的灵活性。故障前通知可以在故障发生之前防止故障发生,传感器诊断可以集成到灵活的、基于需求的维护计划中。

十、智能感知属于哪个专业?

智能感知工程是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

 智能感知工程专业培养具备良好思想道德与文化素养、身心素质、敬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创新型人才。 同时培养能够解决互联网、智能制造、智能健康、智能交通、航空航天、国防军工等行业复杂工程问题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